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教育教體局教育扶貧工作總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今年以來,我縣教育扶貧工作在全面落實各項任務的同時,聚焦“義務教育有保障”,重點落實控輟保學和學生資助工作,力爭兩個“百分之百”,保證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有學上、上好學。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精準實施建檔立卡學生資助工作。全面細致摸排建檔立卡學生底數,更新資助信息庫。分別組織實施了春季學期各類學生資助工作,建檔立卡學生“學段全覆蓋,對象無遺漏,標準最高檔”。受疫情影響家庭經濟特別困難學生資助104人6.24萬元,學前教育資助935人46.75萬元,淹沒區受助特困學生資助119人21萬元,學前教育資助1804人次90.2萬元,義務教育貧困生生活費補助10981人次326.98萬元,普高國家助學金2347人次352.05萬元,普高免學雜費2348人次173.54萬元,中職國家助學金454人次68.1萬元,中職免學費496人次74.28萬元,普高“在校不在籍”548人次82.2萬元,大學新生路費資助408人24.35萬元。總計受助建檔立卡學生19609人次1218.94萬元。
(二)扎實開展控輟保學和送教上門服務工作。出臺《關于認真做好2020年秋季學期義務教育適齡少年兒童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5-6月份,針對省教育廳會同省公安廳等篩查的我縣義務教育階段1082名無學籍學生及返校排查臺賬(其中建檔立卡學生35人),積極與公安部門、村(居)委會等部門聯系,采取入門入戶到人的方式逐一核對。經核查,其中在校就讀22人,延緩入學13人,秋季已全部安排入學。
全面統計我縣隨班就讀、送教上門殘疾兒童數據。對教育部全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情況監測系統中我縣86名殘兒進行核查,分類進行教育安置,實行動態更新、銷號管理。落實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包聯送教上門建檔立卡戶制度,對春季學期88名、秋季學期為94名送教上門建檔立卡學生進行包聯,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全覆蓋式走訪,督查送教情況。
(三)全面落實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工作。
1.關于閑置校舍處置“賬實不符”問題。我縣高度重視,縣長逐校現場調度,多次召開專項整治會議。縣教體局第一時間成立由主要負責人牽頭的專項整改工作小組,厘清我縣閑置校舍賬實不符問題產生的原因,明確整改任務。制定“一校一案”,明確整改措施。經廬城和石頭鎮政府、鎮中心學校及屬地村民委員會協商論證,按照各校實際情況,逐校制定整改方案,有序推進。6所“賬實不符”的閑置校舍已全部完成整改。
2.關于義務教育保障方面的問題:“兩類”學校建設有短板,農村學校師資力量不夠均衡,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
一是通過摸排,全縣共有小規模學校55所,寄宿制學校3所,均基本達到辦學標準。今年安排預算資金270萬元。其中建設經費246.5萬元,主要用于運動場建設及小型維修項目;裝備經費23.5萬元,主要用于增配教學設備。截止9月1日,小規模學校泥河鎮月形小學、瓦洋小學等投入150萬元改建操場,礬山鎮雙廟小學維修改造投入50萬元,已經完工交付使用;礬山中學、泥河鎮沙溪初級中學、白湖鎮楊柳初級中學等3所寄宿制學校撥付39.1萬元進行維修改造,已經完工并交付使用;全縣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共裝配教學設備100多萬元。
二是市委編辦批復我縣招聘新教師221名,因報名人數不足核減計劃8名,現已經完成筆試、資格復審工作;省教育廳批準我縣2020年定向培養“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13名計劃,因1個計劃無符合條件考生報名,目前已向上級教育部門推薦培養12名“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實施“安居樂教”工程,完成846間農村青年教師周轉房改造工程,其中周轉宿舍673間,食堂等其他用房174間,有效解決了農村青年教師的后顧之憂,讓他們“進得來,留得住”。
三是出臺了《關于認真做好2020年春季學期義務教育適齡少年兒童控輟保學工作的通知》,實行鎮村校聯動,控輟包保。為春季學期88名、秋季學期為94名建檔立卡殘疾學生安排送教上門服務,每個學生安排兩名老師送教,每周送教兩次,每次3學時。對送教上門工作繼續實行局領導班子成員包聯督查制度,由于疫情影響,6月份開展了一次全面督查。
(四)疫情防控期間線上教學情況。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停課不停學”,縣教體局組織對建檔立卡學生家庭接收在線學習信號條件進行了摸底,對無法在線收看教學視頻的24名特困建檔立卡學生,及時協調中國電信分公司予以解決,確保在線學習“不落一生”。從今年3月2日開始,全縣建檔立卡學生共8808人順利進行在線學習,其中小學3966人,初中2636人,高中2206人。所有建檔立卡學生實行“一生一案”,由班主任擔任在線學習指導員,隨時解決在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從4月7日至5月6日,全縣中小學、幼兒園陸續復課,線上教學隨之結束。復課后,各校均安排2周時間進行線上線下教學銜接,對線上教學內容進行了補償性教學,讓學生的學習自然銜接,平順過渡。
(五)扎實開展災后義務教育有保障及淹沒區貧困家庭學生救助行動。
一是全面排查摸底。通過鎮、村、幫扶人和學校多方摸排,進行比對,全面掌握建檔立卡家庭和重點關注戶受災情況、現居住情況、其適齡子女秋季學期擬入學意向等。我縣受災最為嚴重的鎮為同大、郭河、白湖、盛橋、石頭、白山等6個鎮,學校進水嚴重甚至全部淹沒的學校共有14所,涉及學生1246人。其中居住家中172人,集中安置15人,縣內投親靠友743人,縣外市內投親靠友212人,市外投親靠友104人。2020年秋季學期開學,將有9所學校不能正常使用(同大鎮7所:新渡初級中學、新渡小學、青陽小學、古圩小學、常豐小學、張墩小學、連河小學;郭河鎮1所:牛首學校;石頭鎮1所:白河小學),這些學校的學生需要分流到其他學校就讀;部分學生所在的學校雖具備開學條件,但因家庭房屋被淹無法居住,也需在集中安置點或投靠親友所在地學校就近借讀。需分流的學生總數為1023人,其中縣內分流976人、縣外市內分流36人,市外分流11人。
二是妥善分流學生。縣教體局成立重災學校學生分流入學工作領導小組,局主要負責人擔任組長。以“保開學、保安全、食宿方便”為總體原則,在同大、郭河、石頭等三個鎮確定黃道初中、福元初中、石頭鎮中心小學、石頭鎮中為兜底接收學校。堅持“一校一策、一生一策”,通過鎮內鎮際分流、城區學校分流、縣外學校分流等方式,科學引導學生家長選擇合適的分流方式,確保將每一名學生落實到具體學校、具體班級。對極少數到縣外投親靠友暫時不能就讀的學生,學校安排教師采用線上答疑的形式,點對點開展課業輔導。對殘疾兒童不能到校正常就讀的,由居住地鎮中心學校組織開展送教上門服務。不讓一個學生因災失學、輟學。
三是利用縣財政資金對特困學生進行資助。為堅決落實縣委“四個絕不”要求,保障我縣淹沒區內特困家庭學生秋學期的基本學習生活需求,在認真落實各學段國家層面學生資助及我縣社會扶貧開展的“三大工程”救助政策基礎上,對淹沒區內目前房屋仍在水中、無法回家的常住人口中享受“薪火相傳”助學工程的學生以及其他因遭受水災導致出現重大變故的特殊困難家庭高中及以上學段學生實施救助,按照秋學期在校時間5個月、每月30天計算,對高中教育階段按照每生每天10元生活費補助標準,一次性發放救助金1500元;大學教育階段按照每生每天15元生活費補助標準,一次性發放救助金2250元。共資助155人27.45萬元,其中建檔立卡學生119人21萬元。
四是積極組織校園災后重建工作。組織對中小學校園校舍全面安全排查和全面鑒定工作,對校園校舍受災情況全面核實,核定具體修復重建項目,測算災后修復重建資金,立即啟動校園校舍災后重建工作。
完成受災的同大圩、石大圩、牛廣圩片區教育布局調整規劃。逐步撤并同大鎮青陽小學、新渡小學、中心小學紅埂教學點、新渡小學古圩教學點、修德小學新河教學點、張墩小學常豐教學點、張墩小學連河教學點等7所小學或教學點。保留9所小學,其中1所為新建的“實驗中學南城校區小學部”、1所同大鎮中心小學,其余6所為村級完小。具體位置及學校分別為:同大圩區域保留4所:同大鎮中心小學(原黃道初中)、南閘小學(原南閘學校小學部)、農林小學、修德小學;石大圩區域保留3所:實驗中學南城校區小學部、新渡小學(原新渡學校小學部)、張墩小學;牛廣圩區域保留2所:牛首小學(原牛首學校小學部)、廣寒小學。
全面完成淹沒區學校校舍安全鑒定。保留使用的8所中小學,總建筑面積20568平方米,已全部完成校舍安全鑒定。其中,D級危房3362平方米,需拆除重建;C級房屋6610.2平方米,已全部完成維修;B級房屋10595.8平方米,屬安全房屋,可正常使用。
統籌安排校園校舍建設。計劃總投資27120萬元,其中,臺創園選址新建實驗中學南城校區(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規模66個班(初中30班、小學36班),總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計劃投資2.5億元;新渡小學(原新渡學校),拆除現有D級危房2683平方米,新建教學綜合樓2000平方米及附屬設施等,計劃投資1100萬元;張墩小學,拆除現有D級危房679平方米,新建教學綜合樓1700平方米及附屬設施等,計劃投資1020萬元。
完成除淹沒區8所學校(同大鎮7所、石頭鎮1所)外42所受災學校校園安全隱患排查、清潔消毒工作及維護維修工作,確保秋季順利開學復課。
(六)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繼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農村薄弱學校基礎設施建設,鞏固提升“全面改薄”成果。投資1898萬元,安排校舍維修改造項目23個,已全部完工。投入資金887.33萬元,建設鄉鎮智慧學校27所,其中小學20所,初中7所;投入資金1300多萬元,為全縣中小學采購課桌椅14545套,智慧黑板226套,監控廣播3套。
(七)積極開展縣域結對幫扶活動。與金寨縣教育局共同制定了《2020年縣教體局結對幫扶金寨縣教育工作實施方案》,5月中旬,安排實驗中學、四中3為教師到金寨縣青山初級中學開展送培送教活動。送培送教學科為初中語文、英語和物理學科,開展教學觀摩及交流研討。金寨縣青山片、古碑片、燕子河片以及其他片區自愿報名參加學習的共70多位相應學科教師參加了“送培送教”活動。
二、下一部工作安排
(一)扎實開展控輟保學和送教上門服務工作。進一步完善學籍系統,保持與扶貧開發系統的一致性,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確性,積極與村委會、扶貧辦、殘聯等單位的有效對接,確保學生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加強教育部門與鎮、村的統籌協調,準確掌握在縣外的適齡兒童入學情況,對在外又未上學的適齡兒童,調動一切力量敦促其入學。重點做好殘疾兒童送教上門服務工作,繼續實行教體局領導班子成員包聯送教上門建檔立卡戶制度,加強督查,保證送教質量。
(二)認真做好學生資助工作。開展信息比對,及時更新建檔立卡學生信息庫。繼續做好各類學生資助工作,應助盡助。適時組織開展入戶走訪、核查活動;會同縣扶貧辦、各鎮村督促貧困學生家庭幫扶人,根據各類資助時間節點,提醒、幫助建檔立卡學生及時申請學生資助。認真落實校內學生資助制度。加強助學政策宣傳。對縣外就讀的建檔立卡學生就學和資助情況點對點核查,確保建檔立卡學生資助一個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