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鎮委生態建設工作總結3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以“保護第一、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責守本土,統籌規劃,科學安排,全面、和諧、有效的開展了生態城鎮創建工作。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
成立由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生態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農村支部書記為各村生態建設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責任單位和人員各執其職,各謀其責,建立起了有人分管有人抓,各線配合、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一年來,根據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尚田鎮總體規劃》以及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的要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加強宣傳、教育引導
突出主題,努力在全鎮干部內外形成“工業立鎮、生態興鎮”的理念。注重形式的多樣,有橫幅、標語口號性的宣傳,也有培訓上課、黑板報、宣傳窗專題性的宣傳。做到與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與實施彩色農業戰略、發展農業休閑旅游結合起來;與鄉村環境整治結合起來;與飲用水源保護工作結合起來。宣傳工作與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觸類旁通、潛移默化的效果。
三、多管齊下、綜合提高
(一)積極實施生態農業建設。做好農村清潔能源利用的推廣應用,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草莓種植面積累計達到5200多畝,萬畝鰻筍長廊建設得到進一步擴大,“奉冠”商標獲得省著名商標,“綠鼎”牌鰻筍獲得國家有機食品認證。新發水蜜桃基地300多畝,生態公益林建設1.5萬畝,火燒跡地更新470畝,種植苗木4.7萬株;種植大苗370株,綠化草坪8100平方,義務植樹2.5萬株,實施園林村西岙村一個;防護林建設工程生物隔離帶150畝,造林自然更新900畝;生態公益林界定90971畝;森林資源動態監測體系、林業執法監管體系、森林防火隊伍建設、林業信息、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
(二)全面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積極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動,木吉嶺、西岙、楊家堰、嶺頭等村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實施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不斷改善。大岙村已申報級生態示范村。一年來,全鎮共拆除簡易茅廁650口,新建衛生公廁93座,配置垃圾箱150只,各村落實了保潔員,鎮、村、戶三級聯動收集生活垃圾,總計清除垃圾950噸。投入80多萬元,占地3畝的鎮垃圾中轉站已開始土建工程,預計春節過后可投入使用。清理河道2000多米,村主干道路硬化7000米,綠化主干道路800多平方米。一些村呈現出“布局優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面貌,農村“臟、亂、差、散”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觀。
(三)切實保護水域生態環境。在縣江上游,分設兩個點,建立林場,堅決制止亂砍濫伐。同時,標本兼治,涵養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實施橫山水庫沿岸村的水環境整治,畈頭村水源保護工作得到市有關單位的充分肯定;投入550多萬元,全線按“高標準、高質量、生態化”的要求實施許家至畈頭的生態公路建設,預計明年3月份能夠完工。在下游,投入80多萬元,遷移、拆除、停建了河道沿線的所有鴨棚,完成了年度千里清水河道3.15公里的整治任務。嚴格控制企業污染物的堆放和排放,特別是對竹筍加工企業的筍殼堆放地點和運輸路線作了嚴格的限定。新興化肥廠與大學環境科學院合作開發有機肥項目已經、兩極科技局認證,目前已動土建設,擬處理廢棄物8000噸,今后將在根本上消除筍殼污染。
四、效果體現,成效明顯
半年來,全鎮無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無群眾性環境事件發生。生態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村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生態城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全民環境保護的意識還有很大欠缺;農村的環境衛生不容樂觀;污染源相當程度地存在。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在今后工作中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進一步加強污染源的控制,逐步完善環境保護的各項措施,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12年工作思路
按照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尚田鎮總體規劃》的要求,特確定2012年度工作思路:
總體目標:以“生態立鎮”的理念,抓好五個點,突破五個面,突出重點,狠抓落實,確保全鎮環境安全,提高生態建設水平
一、著手實施“廣渡橋至唐鷹橋的縣江綜合治理工程”,減少和消除影響縣江水環境的各類因素,保護縣江水源。
二、建設完工“鎮垃圾集中填埋場”,建立完善的鎮、村、戶三級聯動保潔制度,科學、規范、有效做好垃圾處理工作,美化城鎮形象,提高城鎮品位。
三、建成投產“有機肥開發項目”,統一銷毀水煮筍企業廢棄筍殼,從根本上消除筍殼污染源。
四、以開發“農業生態旅游”為契機,進一步促進綠色有機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建設,綜合提高生態農業的發展水平。
五、深入開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年度示范村整治任務,推動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第二篇 今年以來,我鎮黨委政府以“生態興鎮、城建美鎮、保護第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按照年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書的要求,責守本土,扎實工作,全面開展了生態城鎮創建工作。現將2012年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機制健全
成立由鎮長為組長的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各企業、單位、行政村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結合實際,完成生態鎮規劃編制工作,建立起生態鎮建設工作決策制度、聯絡員制度、工作督查制度和考核獎勵制度。生態建設責任單位和人員各執其職,各謀其責,形成了有人辦事有人抓,各線配合、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一年來,根據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尚田鎮總體規劃》以及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計劃的要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攻尖克難,重點突出
全面啟動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我鎮下屬42個行政村,82個自然村。除少數村被列入環境整治外,各村環衛設施普遍不足,集體經濟差。面對困難,鎮黨委政府想方設法攻克難關。動員經濟顧問出資購買垃圾桶615只,全鎮各村總共安置垃圾桶(包括垃圾箱)1080只;給予堆放場地建造和購置手拉車一定的經濟補助,各村分別按要求建造了長寬3×3米和5×5米、高1米的垃圾堆放場地。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制定了清運路線,由鎮環衛站負責,落實專人,10月1日起,我鎮按市要求對全鎮生活垃圾進行日產日清,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面實施。
有效實施江河兩岸環境治理。2005年,鎮黨委政府共投入80多萬元,遷移、拆除、停建了河道沿線的所有鴨棚。為防止死灰復燃,今年以來,鎮黨委政府組建了專門的巡查小組加強巡查,及時制止了縣江和東江兩岸鴨棚的新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清理整治工作成果。同時,為做好水環境綜合治理,鎮村兩級投入資金,砌石剝坎,共清理河道2.5公里。其中西岙村500米,沙棟頭村500米,中天玩具有限公司800米,中原村700米,改觀了河道兩岸面貌,保持了水質清潔。全鎮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100%,完成年度清水河道和水土流失治理任務。
穩步推進廣渡橋至唐鷹橋的縣江綜合治理工作。縣江治理工程全長3098.6公里,包括河道疏浚拓寬和兩岸堤防建設,新建石子堰橡膠壩1座、水閘1座、引水渠1條,分4個階段實施,于2008年12月底全線竣工。至目前,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專門工作班子,落實了辦公場地,按照建設計劃,開好了五個村的黨員干部會議統一思想,對規劃紅線內的地面建筑物進行統計登記,集中精力著手做好征地拆遷補償工作,縣江治理工程進入實質性操作實施階段。
三、全面建設,確保質量
抓緊抓好生態農業建設。草莓獲得A級綠色食品認證2005畝,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200畝(2003年申報認證,2012續展),鰻筍獲得有機食品認證3800畝(2004年申報認證)。為防止半山區水土流失,在葛岙、樓巖片發展花卉、果樹等經濟林7500多畝。“萬畝草莓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在草莓生產上全面推廣有機草莓專用肥,使用面積達到70%以上。積極實施農田平衡施肥技術,改善農田質量和農業生態環境。與此同時,開展規模化畜禽養殖生態化改造,翁建軍千頭豬場投入16萬元,中田奶牛場投入15萬元,建設完工畜糞沼氣池。其他中小型畜禽養殖場糞便集中堆放并運至有機肥加工廠實行集中處理。為防治“青山白化”,增加綠化覆蓋率,今年共義務植樹2.8萬株,種植香樟460棵,綠化林帶2.2公里,跡地更新710母,其中火燒跡地更新250畝,人工促進自然更新460畝,新發水蜜桃基地250多畝,新發無性系茶葉300畝,林中空地發展毛竹450畝,實施重點生態工程9.8萬畝,全鎮綠化覆蓋率達65%。
扎實推進農村環境衛生整治。積極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活動,金地寺、鳴雁、鵲岙、冷西、葛岙、下畈等列入環境整治的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實施方案,進行全面的農村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不斷改善。一年來,全鎮共拆除簡易茅廁750口,新建衛生公廁43座,清除垃圾1050噸,村主干道路硬化7000米,綠化主干道路800多平方米。農村“臟、亂、差、散”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觀,呈現出“布局優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面貌。冷西、西岙已申報市級文明村,西岙村完成生態村創建。
有效解決筍殼污染問題。新興化肥廠籌建于2005年底,占地10,畝,總投資230萬元,目前已經設備安裝完畢,可正常投入使用。屆時,在確保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水煮筍行業的相關企業,必須無條件把筍殼運往新興有機化肥場地內,杜絕沿途亂倒。鎮黨委政府將組建巡邏小分隊,日夜督促檢查,一經發現違規現象,按環保綜治案例加倍處罰,對屢教不改的,直至關閉停整頓為止。
四、效果體現,成效明顯
今年來,全鎮無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無群眾性環境事件發生。污染物總量控制達到目標要求,全面完成市政府下達的環境污染整治年度任務。生態農業得到進一步發展,農村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得到進一步加強,生態城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礎上,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許多不足,一是農村生活垃圾三級處理機制中存在薄弱因素,二是縣江兩岸鴨棚治理壓力較大,容易反彈,三是農村環境衛生不容樂觀,污染源一定程度存在。今后,我們將按照生態城鎮建設的總體要求,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一步一步實施,一項一項解決,強化污染源的控制,完善各項措施,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第三篇 2013年度,我鎮黨委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全局,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型環境、實力型經濟、穩定型社會”的總體目標,按照“市生態鎮”創建標準、《生態市建設任務書》和《尚田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的要求,克盡職守,強化領導,突出重點,狠抓落實,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有效地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穩步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長為常務副組長、城建副鎮長為副組長的生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落實有關生態建設的各項工作。鎮黨委政府把創建“生態鎮”、完成《生態市建設任務書》和《尚田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的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每次的鎮三套班子會議上都要聽取生態建設工作匯報并研究布置下階段工作。各線各業根據目標要求,明確創建工作的重點和重心;各企業、單位、行政村按照“屬地管理”原則,明確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抓好具體工作的實施和落實。這樣,各線、各層級、各單位的人員各司其職、各謀其責,形成了條塊結合、統籌協調的工作機制。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各類媒介,大力宣傳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并在甬臨線入鎮口樹立了大型生態建設廣告牌,營造了較為濃厚的生態城鎮建設的社會氛圍。一年來,根據《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尚田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以及年度生態建設工作的要求,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二、建設生態城鎮,改善鎮村環境面貌。
1、加快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生態城鎮各項功能。今年,鎮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了投入,使城鎮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鎮生態功能進一步凸現。截止目前,甬臨線入鎮口路面改造基本完成;建成區主要道路面積達到135116平方米,路面硬化率100%;自來水普及率達到100%;公共綠地面積94126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7.5平方米。衛生廁所普及率逐步提高,全鎮共新建農村衛生公廁53座。另外,我們還化大力氣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全鎮各村總共安置垃圾桶(包括垃圾箱)1080只,各村分別按要求建造了長寬3×3米和5×5米、高1米的垃圾堆放場地;今年我們要求各村配齊配強保潔員并加強保潔員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制定出臺了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獎懲措施,對于一些經濟薄弱村則實行以獎代補,使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步入良性運行軌道;我們還集中時間和人力,對全鎮農村特別是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實行了環境衛生專項整治并取得了極好成效;通過努力,建成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置率達到90%,全鎮的環境衛生狀況得到較大改善。與此同時,我們按照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要求,加強對新建基礎設施的規劃、審批和管理,積極推動城鎮建設往生態型方向發展。下半年,做為省重點工程的垃圾填埋場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已經開始,建成后將對全市的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起到重要作用。
2、穩步推進縣江綜合整治,打造生態建設亮點工程。做為省重點建設項目的縣江(尚田段)整治工程全長3098.6公里,計劃于2008年12月底完成,總工期為24個月,共分4個標段實施。工程任務為全線河道疏浚及新建防洪堤,配套新建石子堰橡膠壩1座、進水閘1座、引水渠1條,主體工程總投資為4288萬元。建設中將按照科學發展觀和人水和諧的理念,充分考慮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為確保工程順利進行,鎮黨委政府專門成立了工作班子,工程自今年4月2日開工以來已初具雛形,其中Ⅰ、Ⅲ標段已完成工程量的70%多,Ⅱ、Ⅳ標段下半年也已按期進場施工。通過對縣江尚田段河道的整治,可以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澇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還可優化環境、美化城鎮,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工程建成后集排澇、休閑、景居、旅游為一體,真正成為堤固、流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河道。
3、積極實施環境整治工程,樹立生態建設模范典型。今年,我鎮共有鳴雁、下畈、許家、畈頭等7個村列入環境整治行列,這些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進行全面的環境衛生整治,村容村貌不斷改善,目前已通過考核。一年來,全鎮共拆除簡易茅廁300多口,硬化村主干道路3000多米,綠化主干道路1000多平方米,農村“臟、亂、差、散”的現象有了很大改觀,一些村呈現出“布局優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的面貌。如冷西村、西岙村建設成效不菲,為全鎮農村的環境改善和生態建設領跑。與此同時,楊家堰村根據自身條件,查漏補缺,彌補不足,積極創建市生態村;尚田鎮校通過設立環境監測站加大了參與環境保護的力度,積極在校園內創建環保模范(綠色)單位;目前它們均已初步通過驗收。有了全鎮農村和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參與,我鎮的生態建設正以大步伐向前邁進。
三、壯大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
1、打造好生態農業環境。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10514.3畝農田呈現“溝成渠”、“田成方”、“路成道”的面貌,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積極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遷移、拆除、停建縣江河道兩邊的鴨棚,沙棟頭、葛岙、下蔣、西岙、冷西、楊家堰等村實施了清水河道治理,總里程達5000多米;防治“青山白化”,開展植樹造林,公益林累計建設達到7.29萬多畝;積極實施農田平衡施肥技術,全面推廣有機專用肥,農田土質得到進一步改善。
2、建設好生態農業經濟。做好“奉冠”草莓省著名商標續報工作(2012年到期,2013年需重新認定申報)。抓好“市尚田優質草莓產業化基地”建設,打造基地核心區,已經做好了330畝土地流轉和草莓種植大戶承包落實工作,新搭鋼管大棚133只,毛竹大棚100多只;搞好了機耕路、停車場和旅游接待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到目前,草莓獲得A級綠色食品認證2500畝,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500畝(2003年申報認證,2012年續展),鰻筍獲得綠色食品認證2650畝(2004年申報認證,2013續展),年總投資1284萬元的“首開生物雞蛋”生產項目,也已全部完成建設任務。
3、發展好生態旅游經濟。鎮黨委政府精心勾勒生態旅游發展規劃,依托“中國草莓之鄉”、“鰻竹之鄉”和“彩色農業”基地的美名,以“三一”為紐帶、“五點”為中心、“十個基地”為依托,發展“農家樂”,打造鄉村游名鎮。今年繼續實施“五動戰略”,做好“彩色生態休閑農業”文章,主要是實施和拓展采摘觀光游。今年年初和年中草莓、桑果產銷旺季,采摘觀光游客絡繹不絕,總數達到15000多人次,農民收入可觀。同時,一些村利用自己獨特的資源優勢,積極實施生態建設規劃和旅游項目開發,如西岙村“市春江休閑度假中心”、張家坑村大雷山、九龍潭、竹海山莊等旅游景點已全面對外開放,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觀賞,我鎮生態建設正逐步顯現成果。
四、發展生態型工業,優化工業產業鏈條。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今年來,我鎮以創建市生態鎮為契機,堅持優化工業產業鏈條,實施節能降耗減排措施,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我們積極調整工業機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使工業經濟向著循環、協調、高效的方向發展。對新建工業項目,提高準入門檻,把好環境保護關,嚴格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對原工業區塊內的南方機械、銳泰機械、凱森線纜等重點骨干企業,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督促企業建立健全環保管理制度,落實長效管理措施;對鋼球、不銹鋼、節日燈、水煮筍等傳統產業,加強控制和引導,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對環境影響較大的冶煉、化工企業。對工業污染物和污染源,實施綜合治理,如對鋼球及產生機械廢水的企業,加強了生產設備和技術的改造,以完成工業污染源的治理任務。目前,還大刀闊斧地“砍”掉了鎮辦磚瓦廠、尚田空心磚瓦廠、鵲岙磚瓦廠等3家磚瓦企業,鼓勵“天風空壓”研制開發國內領先的產品,拓寬國內外市場。
五、提高環境品質,保障經濟社會發展。
一年來,我鎮農村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態經濟進一步發展,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進一步加強,生態城鎮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各項環境指標基本達到“市生態鎮”的要求。與此同時,我們高度重視環境信訪投訴,落實專人負責,暢通群眾舉報投訴渠道,及時查處各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件,今年我鎮無重大生態破壞事件、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無群體性環境信訪事件發生,污染物總量控制達到目標要求,較好地完成了市政府下達的生態建設年度任務。由于我鎮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環境既是生產力,又是競爭力”的發展思路,把生態環境當作我鎮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資源,并正確處理好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我鎮的經濟得到了又好又快的發展。
六、認識存在問題,理清明年工作思路。
雖然,我鎮的生態建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們也清醒的認識到存在的許多不足:1、農村環境衛生仍不容樂觀,污染源仍一定程度存在;2、環境保護的壓力還很大,推進生態建設的任務仍很艱巨;3、財政壓力制約生態建設步伐,城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落后;4、農村環境整體面貌還有較大欠缺,生活垃圾三級處理機制中存在薄弱因素。5、發展中的新矛盾和新困難進一步凸現,如新興有機肥廠筍殼利用的循環經濟試點工作未成功。
保護生態也是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2008年,我鎮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圍繞一個目標,做到五個堅持,打造“和諧、穩定、發展、生態”的尚田鎮。
圍繞一個目標: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的“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按照《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尚田鎮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充分發揮自身的生態特色優勢,堅持效益型、生態型、循環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不懈地深化創建機制,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鞏固生態鎮創建成果,促進生態建設再上臺階。二是堅持不懈地優化工業產業結構,深入實施節能降耗減排措施,努力培育環境污染小、經濟效益好、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推動循環經濟發展。三是堅持不懈地保護和優化生態環境,走生態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依靠擴基地、提品質、樹品牌、拓市場,搞好彩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四是堅持不懈地實施農村環境整治,結合“衛生村”、“文明村”、“生態村”的創建,建設庭園式房屋、園林式村莊,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游。五是堅持不懈地建設生態型城鎮,加大投入,更加完善城鎮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好“縣江綜合治理”和垃圾填埋場工程,構筑沿江濱水風光帶,注重綠化覆蓋率提高,營造生態宜居特色,加快推進大都市最南端生態型經濟強鎮的前進步伐。